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祭城路”改“平安大道”:有多少城市韵味在更名中云散风流?丨沸腾

王言虎 沸腾 2019-04-06

“祭城路”渊源自商朝祭国,历史底蕴深厚,这种深厚的底蕴虽不是改名就可以斩断,但终归让人觉得少了一点对历史的敬意。

 ▲改名后的平安大道


2015年6月,河南郑州将“祭城路”更名为“平安大道”。2015年9月份,郑州市民朱广义等人将郑州市人民政府告上法庭,请求法院判决改回原路名。

 

经历三年多的上诉过程,日前最高法做出最终裁定,驳回四位市民的再审申请,但同时也呼吁地名管理更法治化。


一、道路更名之争并非个案

 

“平安大道”与“祭城路”哪个名字更有韵味?沸腾君(ID:xjb-feiteng)觉得是后者。全国各地“平安大道”常有,而承载地方历史特色的“祭城路”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

以普遍取代个案,以雷同抹平个性,当地政府这么更名到底能取得什么效果?所以沸腾君完全理解郑州四位市民关于“平安大道”改回“祭城路”的诉讼请求。

 

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祭诚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的公告。


最高法院的裁定虽然驳回了四位市民的再审请求,不过也呼吁“地名管理更法治化”。“更法治化”的措辞,或许也说明,不少地方在路名更改上确实存在不遵守法治、不尊重民意的情况。

 

郑州“祭城路”改名之争,当然只是一个个案。但揆诸网络,沸腾君发现这样的争议并不在少数。不少地方网络社区都出现过更改路名的反对意见:


举几个争议较大的例子:

 

 1 20185月,安徽宣城拟将四条主干道以宣笔、墨香、宣纸、宣砚重新命名,彰显 " 中国文房四宝城的地方文化。此前四条主干道分别名为宝城路、薰化路、响山路(另一条芜宣机场连接线尚未建成)。但此举一出,就在当地市民中引发争议,不少市民认为这是“切断历史记忆”。

 

2.今年8月,西安曲江的芙蓉西路在改为金阳路后又被改成公田路,当地人将其讽刺为“瞬间有了浓重的乡村风”,“像是住在了假曲江”。

 

3 .2015年,上海浦东的一条河道洋泾港被悄悄改名为“三八河”,有论者认为“改名把洋泾的文化之脉割断了”。


……

 

安徽省宣城市拟用文房四宝命名主干道引发争议,有网友认为切断历史记忆;专家称应充分尊重民意。图片来自新京报。


道路名改了,道路承载的历史文脉却也改没了,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屡次发生。是故,改路名绝不是一个可以率尔操觚的事,对历史的传承,对民意的尊重,当成为起码的考量因素。

 

二、行政意义上的道路名称是一个近代词汇

 

行政意义上的道路名称是一个近代词汇。史料记载,在古代,除了京城核心区域,一般道路是没有名字的。大的交通道路才以“马路”、“玉石之路”、“秦直道”等命名。即便民间有一些叫阳沟、唐家巷的道路,也只是百姓习惯性的叫法,而不是官方行为。

 

近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命名,始于上海租界。1943年,中英签订《南京条约》后,上海成为通商口岸,外国人在上海设租界居住。伦敦的传教士麦都思到沪参与道路修建工作,最早提出直接用中国地名来作为路名。

 

此前一直缺乏规划的道路,从此有了行政意义上的名字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广州路、厦门路、福州路、宁波路等道路名开始出现并在此后被全国其他城市不断模仿。

 

受此影响,一批中国人自己建设的马路,也开始被赋予“行政名分”。比如张之洞在南京修的第一条马路叫“江宁马路”,此外还有福佑路、肇周路等。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道路命名。

 

而在建国之后,中国行政区划、道路设计因应时势,也开始发生变化,体现时代特色的解放路、人民路、建国路不断出现。


三、城市地名管理条例强调尊重历史

 

尽管每一座城市都不乏以“人民”、“建国”、“建设”等称谓命名的道路,但建国后国务院与各地颁布的城市地名管理条例,均体现了如下意思——

 

地名的命名应当体现当地历史、文化、地理或者经济特征,与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使用功能相适应。

 

比如《成都地名管理条例》就规定:


地名管理应当尊重当地历史和现状,突出历史文化特色,体现时代特征,保持地名相对稳定,坚持人文性、前瞻性、整体性、大众性和专有性的原则。

 

《济南市地名管理办法》也规定:

 

地名的命名应当体现当地历史、文化、地理或者经济特征,与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使用功能相适应,符合命名对象的性质、功能、形态、规模和环境等实际情况。

 

可以看出,各地城市地名管理都强调尊重本地历史文化,而且要保持稳定性。更改一个在市民眼中认可度较高的道路名称,且新的名字无法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,引起杯葛,并不意外。

 

2017年,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以其名字设置路牌,铺设在北京多个没有名字的路段,引发道路命名的争议,最终路牌被拆除。


四、城市街道命名也要传承行走的厚重历史

 

回到具体案例。尽管“祭城路”改“平安大道”,洋泾港改三八河,如果符合地名更改程序与规定,也无可厚责。

 

但需明白的是,一条道路,一条河流,往往承载着一地的历史地理痕迹与变迁,人们在一条道路、一条河流上,往往可以窥知一地的风物与特色,进而增强对一地的认同感。

 

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就曾说过:

 

“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,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;记录了战争、疾病、浩劫与磨难;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;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,有着丰富的历史、地理、语言、经济、民族、社会等科学内涵,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,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。”

 

一个小地方的街道河流,或许不如大江大河那般承载宏大的家国叙事,但它也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共同记忆与地域认同。“祭城路”渊源自商朝祭国,历史底蕴深厚,这种深厚的底蕴虽不是更名就可斩断,但终归让人觉得少了些对历史的敬意。

 

城市街道改名当然可以根据现实灵活应变,但整齐划一的、缺乏历史感的街道名称注定缺乏个性。“平安”、“光明”、“建设”并非不好,但如果一条道路的名字既有特色,也能传承诗意的、行走的、厚重的历史,又何必多此一举?


编辑:新吾  实习生:杨凯文  校对:郭利琴


推荐阅读:

重庆公交坠江竟因“司乘打架”,公交失控缘于心智失控

几个平庸的年轻人是怎么当上千亿国企掌舵人的?| 沸腾

金庸逝世:他用“离奇”为这个时代讲述“本真” | 沸腾

“天眼”年薪10万招不到人,过低“人头费”支撑不起“国之重器” | 沸腾

李咏最终用“干净”和“清白”为主持生涯谢幕 | 沸腾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